你说你原本在小学中学都不怎么讲话,大学里可以和同学自信地说话,后来在实习之后,你面对带教老师会觉得有压力,没有办法自信大方,对吧?其实,我们可以回到自己原始的关系中去理解自己,我们和大学同学相处是同伴的关系,你可以回看你童年和同伴相处的时候,是不是一直都还是比较能够自信大方的,而当你在这种和长辈的关系中,你就会觉得有压力,那么,这对应的原始关系就是你和父母的关系,尤其是你和父亲的关系,你可以去回溯一下,自己和父亲的相处模式,是不是很难在他面前自信大方,害怕他语气重,当他批评你的时候,是不是也是讲话小声,不敢说话呢?
其实我和你也是一样的,这种权威情结一直困扰着我,很多次,在长辈面前,总是战战兢兢、小心翼翼的我,不知道这是因何而起,直到后来了解到“权威情结”这个概念,激发了我的好奇心,我就决定好好了解一下自己,于是,在各种场合,都会与同行交流探讨这个话题,渐渐地,真相也就浮出了水面。之后,我通过不断地觉察和探索也慢慢走了出来,现在在和长辈们相处的时候,可以逐渐去表达自己,更加自信大方了。
以下,是我在各种交流讨论中的大体总结,分享给你:
1. 与权威的关系,其实是自己与父母关系的重复,可以借此反思和觉察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模式,是不是小时候害怕父母,或者和父母关系很好?你会找到一些线索。
2. 我们有时候对权威的一些期待,其实是我们对父母,尤其是父亲的期待。举个林紫老师分享过的例子:一位初入职场的大男孩前来咨询,原因是:压力太大,觉得自己患上了“上班恐惧症”。林紫老师问他,想到上班时,脑海中最恐惧的画面是怎样的。他说:“是我的主管看着我的样。”原来,童年的他一直渴望着父亲的认同和亲近,但父亲不苟言笑,偶尔看他一眼,往往紧接着就是一番训诫,而主管与他的父亲年龄相仿,虽然时常对他赞赏有加,满足了他被认同的需要,但却不可能满足他如父如子般亲近的需要,以至于他始终提心吊胆、认为主管随时可能翻脸、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认同也会随时失去。当他意识到“恐惧’背后藏着的是“亲近”的需要时,男孩不好意思地笑了,说:“咳,我怎么会把对亲情的需要带到职场里来呢?主管对我的工作表现认同就足够了,父子般亲近的需要是我自己的,不是他的,他没有必要、也不可能满足我啊~”
3. 一般来说,父母通常容易变脸,情绪不稳定,更容易让孩子害怕父母,长大后在权威面前会害怕和恐惧。
4. 我们需要觉察我们在害怕权威的时候,那个时刻我们的想法和念头是什么?找到自己的卡点,一般来说,我们的害怕和恐惧是源于权威对我们不好的评价,害怕被批评。你可以看看那个想法或者念头是客观的吗?还是我们自己夸大了?
5.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多接触长辈,不是在工作的时候,而是在非正式的场合,比如参加有带教老师在的比较轻松的饭局,或者一起外出游玩之类的活动,聊聊实习工作以外的事情,当你看到他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,也会有很多自己的局限或者很滑稽的一面,你会发现,他也就不会那么高高在上,那么理想化了。
6. 理解自己,觉察自己是否是低自尊人格,可以列一个表,把权威的性格及性别,父母的性格及性别以及自己的性格及性别都列出来,你会有所发现。
7. 将自己的爸爸看成别人的爸爸,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,咱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(不合理的)期待了。
8. 在职场中,我们需要专注与自己所做的事情,而不是对方的权利和地位,对事不对人,这样就不会太干扰我们的工作。当我们努力工作,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,实现了自己的工作目标,负起自己的责任,那么,长辈一般不会说什么,毕竟他们看重的是工作的内容,而不是其他~
9. 因为权威一般是拥有一定的权利的,是有资源的,也是有号召力的。因为他的话和感受会影响到我们的切身利益,我们有一些情结,也是很正常的。其实,当我们对自己感觉不好的时候,很不自信的时候,价值感很低的时候,就会害怕权威。面对权威,我们可以学习他,吸收他优秀的品质,不断地成长,向他靠近,自己也可以成为“权威”。
10.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权威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对待权威的态度。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和权威的关系,看到自己的各种需求,更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,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,也看到自己想要去到的方向,最终可以和权威肩并肩,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。
最后,我想说,其实你害怕的并不是某个权威,而是那个“不够好”的你自己,当你能够不断地成长你自己,突破你自己,超越你自己,你的害怕自然就会渐渐减少,你的“权威情结”也就会逐渐缓解,不会对你有那么大的影响了。所以,先从接纳自己开始,多鼓励和支持自己,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内在力量,你会迎来一个自信大方的你自己!
加油哦,祝好!
|